adtop

湖北东宝:制造变“智造”企业“加速跑”

发布时间:2025-04-08 17:52   内容来源:新华网   阅读量:11255   

近年来,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以政策为引领、以需求为导向,锚定“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”方向,在工业领域掀起了自我革新,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、全链条智能化改造、深层次数字化转型,推动传统制造向“智造”跃迁,让新质生产力在产线上澎湃涌动。

当“老产线”装上“智慧脑”,当“制造车间”变身“数字工厂”,这场静默却深刻的生产力变革,正为东宝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。

效率跃升 加“智”前行

几台制造机器分工明确,迅速将零件焊接成一件件成品,一旁的工人只用检查整理成品,然后由自动运输车将成品搬运到指定位置。

这是湖北永创鑫电子有限公司柔性线路板生产线的工作日常。

“这条生产线是我们去年刚更新的,用全自动生产设备替换了原有的半自动生产设备,制造效率提高了50%,生产用时也减少了;能耗降低了,生产车间的用电量减少了20%。”湖北永创鑫电子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曾玉峰说。

“制作过程更精细,产品质量更稳定,解决了生产成本高企、客户流失等共性难题……”交谈中,几家企业相关负责人都表示,技改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
在湖北久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这样的变化更为明显,作为以小间距LED封装基板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,钻孔机的工作频率决定了生产效率。

“在钻孔车间,我们使用国产维嘉钻机替代了原有合资品牌的钻孔机,现在钻每个孔的速度可以提升0.1秒,生产效率大约提升了40%。”湖北久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质部经理代雨介绍。

质效双升 向“智”而进

除了设备更新,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,也是企业技改中的重要一环。

“我们主要以生产各类耐火材料为主,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,我们意识到如果再不进行技术革新,产品将在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,于是在去年对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。”摩根凯龙热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说。

“起初,我们先对一条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,大幅提高了产品品质。后来,因为要确保按时交付产品,又新建了一条生产线。两条生产线投入1800万元左右,效果很好,生产效率至少提高了50%。”张磊介绍。

在摩根凯龙热陶瓷有限公司控制室,各式各样的数字在屏幕上跳动,“在这里,可以实时查看整条生产线的工艺参数、设备运行状态、质量情况,以及水电气的消耗。”张磊说。

同样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的,还有湖北久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。“生产车间新上了上板机和收板机,使用机械臂代替部分人工操作,产品的电镀效果比以前更好,激光成像设备也进行了智能化改造,产品品质更加优良。”代雨说。

创新突围 向“新”而强

新质生产力的“新”,在于创新。不少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改造,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。

虽然企业进行技改前期投入资金颇多,但在交谈中,各家企业都表示,技改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,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。

“近年来企业一直面临工人短缺的问题,技改之后机器人代替了部分人力,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工人短缺的问题。我们的钻孔车间,原来一个人只能看6台机器,经过技改后一个人可以看8台或者10台机器。”在代雨看来,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,技改是必然选择。

“目前国内市场越来越‘卷’,企业确保利润唯一的出路,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,提高生产效率。”代雨说,从2022年10月开始,到2024年10月,湖北久祥电子已经累计投入3588万元进行技改。

“技改后的智能化生产线,就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。”张磊说,随着订单的不断增长,企业必须提升产能以适应市场需要。“企业花大力气进行技改,既是市场倒逼的结果,也是企业自主的选择。”

让企业通过技改不断增强竞争力,也正是东宝区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。东宝区通过推进“技改提能,制造焕新”三年行动,技改投资增幅达61.5%,其中设备更新项目获超长期国债、省市专项资金4800万元。

“‘技改提能,制造焕新’三年行动,不仅仅是简单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,更是一次深刻的数字化转型。通过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,企业提升了生产效率,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。”东宝区经信局副局长覃丹介绍说:“我们持续向规上企业宣传国债、技改补贴政策,同时用好省高质量发展和市级技改专项资金补贴政策,为中小企业积极争取技改补贴资金,多管齐下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技改,加速产业转型升级,也为东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。”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图文